首页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全部新闻 > 媒体关注

企业一定要“走出去”

2011-06-09          浏览量:5463

 

在宁波有这样一家企业,以经营传统文具为主,却做出了渗透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市场;在宁波,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家无处不在,但敢于在10年前用500万元的注册金“引智”创业,却不多见,这不仅需要魄力,更需要智慧。他就是广博集团。作为将参加第四届中国(宁波)开放论坛的知名企业老总,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。他觉得宁波的企业不仅要在本地发展好,更要想办法让企业“走出去”,在中国甚至全球占得一席之地。在采访中,王利平不吝于拿他们的企业作为实例,和大家一起分享“出走”的“经营经”。

借“外脑”融入异国文化

创新是广博文具发展的动力源泉。为了关键技术的创新,不断实现质量和内涵升级,广博通过合作交流、品牌输出等各种方式,加强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知名文具品牌的合作和交流,强化自身的设计能力、制造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,逐步向自主品牌、自主创新的国际高端文具品牌市场发展。

“我们的美国分公司,已经不是单纯上的一家营销公司,它还承担了我们公司的研发任务,组建‘外脑’设计团队专门为广博研发适合国外市场的新产品。”提及广博文具研发的新举措,王利平总是会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回答。

借助“外脑”的直接优势使产品“入乡随俗”。现在广博已经通过在海外设立设计研发中心,招聘本土设计开发人员,不仅实现了中国文化与阿拉伯、美国、欧洲等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,而且已经开发出越来越多与当地市场接轨的适销对路的产品。

打通内外销“任督二脉”

王利平认为,营销网络建设就像是为小树苗松土,得打通吸收营养的脉落。为了零距离接触目标市场,组建销售通路,广博在内外销渠道建设方面做足了功课。

“我们不仅在欧美、中东等地直接设立销售分支机构,聘请当地人才担任销售经理,还通过提供包括服务、定制产品开发、供应链及时响应等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支持,及时为总部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依据。”

与此同时,广博的内销网络也渐入佳境,通过市场开拓的横向扩大、纵向深挖,广博内销“百、千、万”工程(即拥有百家以上年销售超百万的一级代理经销商,千家以上文具专业二级批发商,万家以上终端文具专卖店)已初见雏形。

面对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依赖第三方物流的不利因素,广博积极寻找突破口,通过积极实施二三产业分离,提升外向型竞争力。“我们通过将生产与物流分离,在企业内部实行功能重组,降低运营成本,并利用国际物流业务拉动生产业务的进一步发展。这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广博的国际物流‘瓶颈’,还可以凭借仓储、运输团队等资源和品牌优势,积极发展国际物流业务。”

掌握行业话语权

在这个标准为王的时代,一个新兴产业链的诞生,往往以标准制定为前提。谁掌握了标准话语权,谁就掌握了行业竞争的制高点。

这些年来,广博文具在多个市场领域拥有核心竞争优势,靠的就是技术标准这个制胜法宝。

作为中国本册委员会主任单位,自2005年开始,广博先后主持修订了国家《相册、名片册行业标准》、《簿册行业标准》、《弹簧票夹行业标准》等20余部行业标准。并通过制订严格的“产品原材料供应链”,对上下游供应商制订出相关的原材料采购标准,确保产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。

看准人才和项目后大胆冒险

10年前,广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拿出500万元作为风险资金搞高新技术产业研发。王利平在网罗各类精英时,巧遇从海外归国、对纳米产业颇有研究的博士,二人当即一拍即合。

但在当时,对于王利平的这个决定,质疑声不断:“这种资金投入无疑是要冒很大风险的,很有可能研究失败,500万就打水漂了”。

回想当初的质疑,王利平却很坚定,“任何一个决定都有风险,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概率。我当时投入500万,一是看好纳米材料发展的巨大空间,二是看好合作伙伴,所以冒一定风险也是值得的。”

实践证明,广博这种冒险成功了。现在,广博纳米已经先后取得二项国际专利,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三项新型实用专利授权。纳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给了广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极大的信心,他们再次将眼光瞄准新能源产业,通过人才和技术双重引进,以推进大平台大项目的勇气和战略,以“移大树”的方式,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并没有让王利平放弃原先的文具产业,反而公开表示,“要把文具这个主业做大做强做精。”在他看来,“只有夕阳产品和技术,没有夕阳产业。”

转自63日《新侨报》